中國跨境電商,卷到東南亞!
近日,印尼本土電商巨頭Bukalapak宣布關閉其電商業務和實體商品市場,將重點轉向虛擬產品,如移動積分、互聯網套餐等。
Bukalapak向用戶發布消息稱,下訂單的最后期限為2025年2月9日,賣家3月2日前未處理訂單將自動取消,Bukalapak電子錢包余額可在3月14日前轉至用戶銀行賬戶。不過盡管電商業務即將關閉,但Bukalapak的虛擬產品業務將繼續運營,用戶仍然可以在平臺上購買信用卡充值、數據包和賬單支付等數字商品。
Bukalapak成立于2011年,正是印尼電商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,總部位于印尼雅加達。自成立以來,Bukalapak一直是印尼電商市場的重要參與者,目前是印尼最大的電商平臺之一,也是第四家來自印尼的獨角獸公司。其業務覆蓋了印尼的各個角落,從繁華都市到偏遠鄉村,都有Bukalapak的用戶。它不僅改變了印尼民眾的購物方式,也推動了當地數字經濟的發展。
然而,如今Bukalapak卻不得不做出重大轉型決策,背后的原因值得深入探究。業內人士向記者分析,印尼市場內不僅有Shopee和Tokopedia等老牌電商巨頭,它們憑借強大資本、海量資源以及成熟運營模式,搶占大量市場份額;還有TEMU等中國跨境電商在價格策略、商品種類和營銷手段上形成挑戰。Bukalapak在實體電商業務上增長乏力,生存空間受到擠壓。
“轉型虛擬產品可以避開與電商巨頭在實體商品領域的直接競爭,尋找新的市場空白和增長點,是一個明智的選擇。”一名資深跨境電商從業人士向記者表示。
Bukalapak業績連續虧損
2021年8月,Bukalapak搶在印尼一眾“獨角獸”之前在印尼證券交易所上市,通過IPO籌集15億美元,成為當時印尼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IPO。然而,在上市三年半之后,由于持續虧損,Bulakapak終于撐不住了,從實體電商轉向虛擬產品。
事實上,這次重大轉型也有跡可循。此前在2024年11月,Bukalapak就宣布將在業務重組的背景下分批關閉多條業務線,同時部分裁員,以應對公司面臨的業績壓力。
彼時,對于關閉部分業務的具體原因,Bukalapak解釋稱,自2021年上市以來,該公司經營的市場經歷重大變化,競爭環境也發生了巨大改變。與各業務板塊的收入貢獻相比,Bukalapak的運營成本較高,這與實現盈利和可持續增長的長期戰略不符。
從業績來看,2023年,Bukalapak的凈虧損高達1.37萬億印尼盾(約6.85億元人民幣)。進入2024年,公司虧損狀況沒有改善。2024年上半年,Bukalapak的凈虧損同比擴大90%,達到7480億印尼盾。2024年第三季度,該平臺調整后的EBITDA(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)依然虧損680億印尼盾。
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王與劍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,Bukalapak在實體電商業務上增長乏力,生存空間受到擠壓。轉型虛擬產品可以避開與其他電商巨頭在實體商品領域的直接競爭,尋找新的市場空白和增長點,是一個明智的選擇。
“其一,這一轉型方向符合印尼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戰略,印尼政府希望推動數字經濟發展,Bukalapak聚焦虛擬產品與這一戰略相契合,虛擬產品交易的增長有助于提升印尼數字經濟的規模和活力;其二,印尼虛擬產品市場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,Bukalapak作為印尼本土知名的電商平臺,在長期的運營中積累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用戶流量,利用這些優勢切入虛擬產品銷售,能夠降低用戶獲取成本;其三,與實體商品相比,虛擬產品無需考慮庫存管理、物流配送等環節,大大降低運營成本,有助于Bukalapak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產品研發和市場推廣等方面。”王與劍分析稱。
印尼電商市場競爭激烈
Bukalapak業績連續虧損,一方面與其自身戰略與業務相關,另一方面則與競爭激烈的印尼電商市場環境不無關系。
印尼是最近幾年快速崛起的電商市場之一。2023年,印尼電商市場規模在東南亞地區排名第一,在全球排名第十。根據第三方機構Mordor Intelligence預測,印尼電商市場2024年至2029年將錄得15.5%的復合年增長率,到2029年規模達到1681億美元。
從印尼電商市場競爭格局來看,東南亞電商龍頭Shopee和印尼最大電商平臺Tokopedia憑借強大資本、海量資源以及成熟運營模式,搶占大量市場份額。
據新加坡研究機構MomentumWorks發布的《2024年東南亞電子商務》報告,2023年Shopee在印尼電商市場占據40%的GMV(商品交易總額)份額,排名第一;緊隨其后的是Tokopedia,其份額為30%;Bukalapak排名第三,市場份額僅為11%。
2024年,隨著TikTok正式控股印尼本地電商平臺Tokopedia,TikTok Shop與Tokopedia在印尼快速發展,TikTok Shop與Shopee共同成為最受印尼消費者喜愛的兩大電商平臺,Bukalapak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壓縮。
Similarweb發布的2024年9月印尼各電商平臺訪問量數據顯示,Bukalapak月訪問量為575萬,環比下降12.2%,與Lazada、Shopee、Tokopedia等幾大電商平臺相比,Bukalapak月訪問量下降幅度最大。
除了印尼老牌電商Shopee和Tokopedia之外,近兩年,中國跨境電商如同一股強勁的風暴,迅速席卷東南亞市場,其中印尼作為東南亞市場的領頭羊,更成為中國跨境電商兵家必爭之地。以拼多多旗下的TEMU、TikTok Shop等為代表的中國跨境電商平臺,憑借自身的優勢,在印尼電商市場掀起一輪又一輪的商業變革。
王與劍指出,中國跨境電商入局,在價格策略、商品種類和營銷手段方面都在印尼市場激起了更為激烈的競爭。從價格策略層面來看,TEMU等中國跨境電商以低價策略聞名,利用中國供應鏈優勢,提供大量價格低廉的商品。而印尼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度高,傾向于購買低價、性價比高的商品。Bukalapak與這些跨境電商競爭,在價格上往往難以占據優勢,導致其用戶流失,市場份額被擠壓。
在商品種類方面,中國跨境電商憑借強大的供應鏈整合能力,能夠提供海量、種類豐富的商品,涵蓋服裝、電子產品、家居用品等多個品類。在一些熱門品類上,如時尚服裝、3C電子等,中國跨境電商的產品更新快、款式多樣,吸引大量消費者。
在營銷手段方面,中國跨境電商善于利用社交媒體、直播帶貨等新興營銷手段,通過與網紅合作、舉辦各種促銷活動等方式,吸引消費者關注,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產品銷量。例如,在2024年12月12日當天,TikTok Shop在印尼市場當日首小時GMV增長274%,“雙十二”大促期間直播總瀏覽量突破25億,多項業績創平臺歷史新高,增速超2024年“雙11”。
出海東南亞仍有廣闊空間
回顧2024年,中國跨境電商“四小龍”(TEMU、TikTok、速賣通、SHEIN)進一步布局東南亞市場,與早已在東南亞市場站穩腳跟的老牌電商平臺“交戰”。東南亞電商市場的競爭愈發白熱化,未來競爭格局走向也面臨變數。
以拼多多旗下TEMU為例,該平臺在2023年8月將菲律賓站作為東南亞首站,到2024年已開通馬來西亞、泰國、越南和文萊市場在內的5個站點。TEMU不僅延續包郵、90天免費退貨等服務政策,還延續了低價政策,例如對越南市場推出包郵和最高90%折扣的購物優惠,同時復刻拼多多拉新返傭的模式,很快吸引了越南市場大量消費者。
為了應對中國跨境電商平臺的各種政策與營銷,先一步扎根東南亞市場的老牌電商也采取了相應的措施。例如為應對低價政策,2024年5月,Lazada上線升級物流定價系統的項目Global Plus,通過補貼價卡降低商家跨境頭程物流成本。亞馬遜也推出低價商城Amazon Haul,提供價格親民的商品,其中大部分商品價格低于20美元,更有大量商品售價不超過10美元。
值得注意的是,隨著“四小龍”在東南亞市場乃至全球市場的快速擴張,這些電商平臺正面臨越來越多來自社會責任、稅收與合規方面的挑戰。2024年,“四小龍”東南亞市場遇到不同程度的監管挑戰。
2024年10月,印尼通信和信息部以保護當地的微型、小型企業為由,決定封鎖TEMU,并要求谷歌和蘋果下架該應用。公開消息指出,盡管TEMU曾三次嘗試向印尼法律和人權部申請注冊商標,但均被拒絕。同年12月5日,越南工業貿易部下令TEMU暫停在越南的業務運營,原因是TEMU未能在11月30日截止日期前完成所需的業務注冊程序。同時,SHEIN也發布公告稱其越南購物平臺暫時無法使用,正在與工業貿易部合作注冊其電子商務服務。
為了承擔起在當地的更多社會責任,TikTok在以8.4億美元收購GoTo旗下子公司Tokopedia 75.01%股份后,推出TikTok Shop Tokopedia Mall,大力扶持印尼本地品牌商家入駐,這一舉措也使得TikTok電商業務在印尼復蘇。
盡管面臨當地政策收緊、低價策略逐漸失效等諸多挑戰,但對于跨境電商平臺與賣家而言,東南亞市場仍是一塊可以持續“掘金”的熱土。谷歌、淡馬錫和貝恩公司聯合發布的《2024年東南亞數字經濟報告》顯示,2024年東南亞電商市場規模預計達到1590億美元,同比增長15%。
上述報告指出,直播電商或將成為東南亞電商市場重要增長點。東南亞直播電商市場規模在2023年已經超過50億美元,并預計到2025年將增至150億美元,年復合增長率高達40%。這一發展勢頭,或為跨境商家出海提供新的機遇。